附件1、会议邀请专家

2017-04-07

附件1、会议邀请专家

   姜长青,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系务委员。主编专业书三部,参与撰写专业书籍30余部,共计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国家人社部心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心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心理咨询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心理咨询师教材编审专家。


专业特长:

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学会任职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中国物质滥用协会理事

4、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5、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

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7、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8、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

9、北京心理学会理事









   

陈心洁马来西亚籍华人,留美临床心理学博士及博士后,美国福乐心理研究学院专聘讲师,美国加州合格执业心理师及督导师(PSY 23014),曾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及实验室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系客座讲师,武汉大学哲学系客座讲师;曾属美国心理协会和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协会的专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 文化心理学, 宗教心理学, 本土社会工作, 心理健康等。

开设课程: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会工作实务,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测评,跨文化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


教育背景

2007.8-2008.7      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专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测评

2001.7-2006.6     美国福乐心理研究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

2001.7-2005.6     美国福乐神学院神学文学硕士

1999.8-2001.5     美国惠顿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

1995.9-1998.6     台湾中正大学心理学学士



教学经历

2012年1月起至今          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2011年2月起至今          美国福乐心理研究学院专聘讲师(adjunct faculty)

2015年10月起至今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邀培训师

2011年6月起至今           成都仁爱医疗基金会特邀培训师

2008年1月–至今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2008年9月–2011年1月    马来西亚吉隆坡精英大学临床心理硕士班高级讲师

2006年11月–2008年7月    美国福乐心理学院研究助理教授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特聘讲师


临床工作经历

自1998年始, 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 (USC)、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Azusa Pacific University辅导中心, 帕少迪那城市学院障碍学生服务中心, 洛杉矶Five Acres儿童收容所, 帕沙迪那救世军戒毒康复所, 芝加哥问题少年康复中心, 台湾高雄荣民医院, 及马来西亚等地从事心理治疗及心理测验等工作;还多次到中国四川地震灾区、青海玉树,云南昭通地震灾区等地从事心理援助和志愿工作。目前在吉隆坡同心心理咨询机构担任顾问及督导师。



研究成果

主要专著及编著 (第一作者)

《小组工作理论与实务(附案例)教程》(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

《辅导室外的苦难与爱》(独撰),砂朥越卫理公会出版社,2013年

《教牧关怀在中国: 神学基础与实践》(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

《辅导室里的苦难与爱》(独撰)The Bridge Communication Sdn Bhd,2008年

2008Who am I talking to: The effect of language on bilingual Chinese expression of self-concept and depressive emotion. Germany: VDM Verlag Dr. Mueller e.k




代表性论文


林瑞恺,陈心洁著,“东南亚难侨归国后的心理适应研究--厦门竹坝华侨农场十个归国难侨个案回忆录文本分析华人研究国际学报,6 (2),2014年。

谢肖容、陈心洁著,“远程个案管理工作模式透析——以赤足志愿服务小组灾后援助实务为例”,《中国社会工作》2014年7月上。

陈心洁李佳琪著,“三名社区矫正青少年的转变---团体心理治疗携手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优势”,《中国社会工作》2014年3月上。

Ting, S. –K., & Dueck, A. (2014). Supporting Pastoral Psychology in China: Methods and Principl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42, 284-292.

Ting, S. -K. & Ng, L. O. (2012). Use of Religious Resources in Psychotherapy from a Tradition-Sensitive Approach: Cases from Chinese in Malaysia. Pastoral Psychology, 61, 941-957.

Ting, S. –K. (2012). The Worldviews of Healing Traditions in the East and West: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y of Religion. Pastoral Psychology, 61, 759-782.

Ting, S. –K., Low, J. –L., Cheong, K. –P., Yap, W. –Y., Aina, N. A. (2010). Addressing Cultural Factors in Generalizing the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2nd Edition (MMPI-2) to a Malaysian Context. Jurnul Psikologi Malaysia.

Dueck, A., Ting, S.-K., & Cutiongco, M. R. (2007). Constantine, Babel, and Yankee doodling: Whose indigeneity? Whose psychology? Pastoral Psychology, 56, 55-72.

Ting, S.-K., & Watson, T. (2007). Is suffering good? An explora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persecution among Chinese pastor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35, 202-210.


科研项目:


2015-2016  宗教心理学科研 Travis Research Institute

2014-2015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之一

2010-2012  宗教心理学科研项目Templeton Foundation

2006-2009  参与美国亚裔心理学(AAPA)年度会议的论文审核工作


荣誉奖励(近十年)


2014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奖”

2014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实习督导”

2013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6         美国福勒心理研究所论文奖(Travis Integration Paper Award)

2001-2006    美国福勒心理研究所优秀学生奖

2005         美国亚裔心理学协会(AAPA)博士论文研究提名奖

2002、2005   美国福勒心理研究所The Grace Li Jubilee 奖学金

2002-2004    美国福勒心理研究所嘉士伯(Carlsberg)奖学金

2003-2004    美国PEO国际和平基金奖学金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